黄颡鱼图片欣赏及其分类介绍

2023-04-19 23:50:29

黄颡鱼,初听这个名字,相信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到过这种鱼的名字,觉得其非常陌生。其实黄颡鱼又叫黄骨鱼、黄辣丁,是生活在中国长江流域以及珠江流域等水流较缓慢水中的一种鱼类,是一种淡水鱼来的。我猜看到这里大家都会问黄颡鱼长什么样子的啊?是观赏的还是吃的?那么,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神秘的鱼类及其相关分类吧。

简介:

黄颡鱼(Pelteobagrusfulvidraco)属鲶形目,鲿科,黄颡鱼属。俗称:玩蚱戈牙昂公咯鱼嘎鱼咯咯噎黄腊丁,央丝,黄骨鱼,电猫鱼,鲶鱼胡子,昂棘鱼,少数地方也有称作好鱼。英文名:Yellowcatfish。

体长,腹平,体后部稍侧扁。头大且平扁,吻圆钝,口大,下位,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,眼小。须4对,大多数种上颌须特别长。无鳞。背鳍和胸鳍均具发达的硬刺,硬刺尖带有毒性,刺活动时能发声。胸鳍短小。体青黄色,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;各鳍灰黑带黄色。

黄颡鱼主要分类:

颡鱼的分类黄颡鱼的种类较多,有瓦氏黄颡鱼、岔尾黄颡鱼、盎塘黄颡鱼、中间黄颡鱼、细黄颡鱼、江黄颡鱼、光泽黄颡鱼等。

1、岔尾黄颡鱼

吻短。须4对;上颌须长,末端超过胸鳍中部。体无鳞。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。胸鳍刺与背鳍刺等长,前、后缘均有锯齿。脂鳍短。臀鳍条21~23。尾鳍深分叉。鼻须全为黑色。”为江河、湖泊中常见鱼类,尤以中、下游湖泊为多。营底栖生活。食昆虫、小虾、螺蛳和小鱼等。个体不大。分布于长江水系。

2、江黄颡鱼(硬角黄腊丁、江颡)

头顶覆盖薄皮。须4对,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。体无鳞。背鳍刺比胸鳍刺长,后缘具锯齿。胸鳍刺前缘光滑,后缘也有锯齿。腹鳍末端达臀鳍。脂鳍基部稍短于臀鳍基部。臀鳍条21~25。为底层鱼类。江河、湖泊中均能生活,尤以江河为多。主食昆虫幼虫及小虾。最大个体2市斤左右。分布于长江和珠江水系。

3、光泽黄颡鱼(尖嘴黄颡、油黄姑)

吻短、稍尖。须4对,上颌须稍短,末端不达胸鳍基部。背鳍刺较胸鳍刺为长,后缘锯齿细弱,胸鳍刺前缘光滑,后缘带锯齿。腹鳍末端能达到臀鳍起点。脂鳍基部短于臀鳍基部,臀鳍条22~25。尾鳍深分叉。江湖中、下层生活。食水生昆虫和小虾。4~5月在近岸浅水区产卵。生殖时,雄鱼在水底掘成锅底形圆穴,上面覆盖水草,雌鱼产卵于穴中,雄鱼守候穴旁保护鱼卵发育。个体不大,常见体长为80~140毫米。分布于长江水系。

4、瓦氏黄颡鱼

(硬角黄腊丁、江颡、郎丝、肥坨黄颡鱼、牛尾子、齐口头、角角鱼、嘎呀子)

在分类学上属于鱼鲶形目,鲿科鱼类,在中国长江、珠江、黑龙江流域的江河、与长江相通的湖泊等水域中均有分布,均能形成自然种群,瓦氏黄颡鱼是中国江河流域水体中重要的野生经济型鱼类。瓦氏黄颡鱼喜栖息于江河缓流江段及江河相通湖泊水体,底栖生活,其肉质细嫩肉、味道鲜美、无肌间刺、营养丰富,极受消费者欢迎。瓦氏黄颡鱼比黄颡鱼大的多,最大个体可达1kg以上。

好了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黄颡鱼的相关分类介绍了,通过图片观赏,我相信大家肯定对这个黄颡鱼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了。此外黄颡鱼是可以说食用的,还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,尤其是蛋白质非常的丰富,适合消瘦、免疫力低下的人群。总而言之,黄颡鱼的食用价值非常的高,如果你家里有这样的人群,可以通过食用黄颡鱼来调理身体哦。


友情链接